Maroon 5的《Animals》是乐队2014年发行的专辑《V》中的主打单曲,由亚当·莱文(Adam Levine)创作并演唱,以其强烈的节奏感、略带暗黑色彩的歌词以及标志性的流行摇滚风格风靡全球,歌曲以猎奇的情感视角切入,编曲中电吉他的riff和鼓点的配合极具张力,成为许多吉他爱好者热衷弹奏的曲目,掌握这首歌曲的吉他谱,不仅需要熟悉和弦进行,更要把握其节奏特点和情绪表达,以下从歌曲背景、吉他谱解析(和弦、节奏、段落技巧)、练习建议等方面展开详细说明,并辅以表格整理关键信息,最后附上常见问题解答。
《Animals》的原调为E大调,吉他弹唱时常用变调夹夹第2品,转为D大调调式(实际按D大调和弦弹奏,音高接近原调E大调),这样既能降低和弦难度,又能保留原曲的明亮感与力量感,歌曲结构为主歌(Verse)-预副歌(Pre-Chorus)-副歌(Chorus)-间奏(Interlude)-副歌-桥段(Bridge)-副歌-尾奏(Outro)的标准流行摇滚布局,吉他编曲以扫弦节奏为主,主歌部分加入分解和弦铺垫情绪,副歌通过强力和弦与密集扫弦推向高潮,间奏和尾奏的solo则运用了五声音阶与推弦技巧,整体层次分明,感染力强。
《Animals》的和弦进行简洁且重复性高,主要围绕Em、C、G、D四个和弦展开,这是流行音乐中最经典的“卡农进行”之一,易于掌握且记忆点强,不同段落的和弦编排略有差异,具体如下:
主歌(Verse):Em C G D
主歌部分以分解和弦为主,每个和弦弹奏4拍,营造叙事感,例如Em和弦可按“5432”弦依次勾弦(PIMA指法:拇指弹5弦,食指勾3弦,中指勾2弦,无名指勾1弦),C和弦同样用分解和弦,注意低音的连贯性。
预副歌(Pre-Chorus):C G D Em
和弦节奏开始收紧,每个和弦弹奏2拍,为副歌蓄力,力度逐渐增强,可加入轻微的切音(右手手掌轻触琴弦)增加节奏的紧凑感。
副歌(Chorus):Em C G D(重复2遍)
副歌转为强扫弦,每个和弦弹奏4拍,重拍落在第一拍和第三拍,扫弦轨迹以“↓ ↓↑ ↓↑”为例(下扫-下扫-上扫-下扫-上扫),右手手腕发力要果断,突出“咚咚咚”的冲击力,和声上Em(vi级)-C(IV级)-G(V级)-D(I级)的进行形成“小调-大调”的色彩转换,符合歌曲暗黑又热烈的情绪。
桥段(Bridge):G D Em C
桥段节奏放缓,转为分解和弦,每个和弦弹奏8拍,情绪趋于内敛,为最后一段副歌做铺垫,可加入延音效果(踩下延音踏板)营造空间感。
主歌分解和弦节奏:
以Em和弦为例,推荐使用“PIMA”指法:拇指弹6弦(空弦),食指勾3弦(2品),中指勾2弦(2品),无名指勾1弦(0品),节奏为“×. ×. ×. ×.”(×为弹奏,.为延长),注意勾弦时力度均匀,避免杂音,C和弦可简化为5弦3品(食指)、4弦2品(中指)按法,同样用PIMA指法勾弦。
副歌扫弦节奏:
核心节奏型为“↓ ↓↑ ↓↑ ↓ ↓”,↓”为全下扫(六根弦),“↑”为上扫(1-4弦),重拍第一拍和第三拍的下扫要加重力度,第四拍的上扫可稍快,形成“顿挫感”,例如Em和弦扫弦时,确保所有弦发声清晰,避免碰到空弦(6弦)导致浑浊,可适当用左手手掌轻靠琴桥(人工泛音技巧的变种)抑制杂音。
间奏solo技巧:
间奏部分(约1:50处)的solo以E小调五声音阶(E G A B D)为基础,主要在12品-15把位演奏,核心乐句包括:12品3弦推弦(全音推至14品)→15品2弦勾弦→14品2弦推弦→12品2弦勾弦,配合原曲的失真音效,突出摇滚的张力,初学者可先练习五声音阶音阶模进,再模仿乐句的推弦力度和时值。
为方便练习,以下是歌曲主要结构与吉他演奏要点的对应表(以变调夹夹2品,D大调调式为例):
段落 | 时间点 | 和弦进行 | 节奏型/技巧 | 情绪提示 |
---|---|---|---|---|
主歌1 | 0:00-0:30 | Em-C-G-D | 分解和弦(PIMA指法) | 叙事感,轻柔铺垫 |
预副歌1 | 0:30-0:45 | C-G-D-Em | 切音扫弦(每和弦2拍) | 力度渐强,蓄势待发 |
副歌1 | 0:45-1:10 | Em-C-G-D(2遍) | 强扫弦(重拍1、3拍) | 高潮,热烈冲击 |
间奏 | 1:10-1:50 | Em-C-G-D循环 | 五声音阶solo+推弦 | 独奏炫技,情绪释放 |
主歌2 | 1:50-2:20 | Em-C-G-D | 分解和弦(同主歌1) | 叙事重复,情绪递进 |
预副歌2 | 2:20-2:35 | C-G-D-Em | 切音扫弦(力度更强) | 进一步蓄力 |
副歌2 | 2:35-3:00 | Em-C-G-D(2遍) | 强扫弦(加入 palm mute) | 更强冲击,palm mute增加颗粒感 |
桥段 | 3:00-3:30 | G-D-Em-C | 分解和弦(延音踏板) | 内敛转调,情绪缓和 |
副歌3 | 3:30-4:00 | Em-C-G-D(2遍) | 全力扫弦(加入嘶吼感) | 终极高潮,情感爆发 |
尾奏 | 4:00-4:30 | Em-C-G-D | 扫弦渐弱→单音分解 | 余韵收尾,情绪回落 |
分步攻克难点:
加入歌曲伴奏练习:
找《Animals》的原版伴奏(建议选择“伴奏版”或“吉他分轨版”),先跟着伴奏弹主歌,熟悉和弦时值,再逐步加入预副歌和副歌,练习间奏solo时,可放慢伴奏速度(0.8倍速),模仿原曲的推弦和揉弦技巧。
音效与设备调整:
原曲中电吉他使用失真(Distortion)或过载(Overdrive)效果,建议使用效果器箱头(如Marshall、Boss)或综合效果器(如Line 6 Helix)设置“中等增益”,保持中高频清晰,避免过爆,木吉他弹唱时,可使用拾音器(如Piezo或麦克风)连接音箱,选择“摇滚”或“明亮”音色,增强扫弦的穿透力。
Q1:变调夹夹在第几品最合适?为什么原调E大调要夹2品?
A1:原调E大调对吉他手来说和弦难度较高(如E大调横按和弦),变调夹夹2品可将调式转为D大调,和弦变为Em、C、G、D等开放和弦,更易弹奏,且音高接近原调(D大调比E大调低全音,夹2品后实际音高为E大调),若想完全匹配原调音高,也可不夹变调夹,直接按E大调和弦(#Fm-A-B-E),但需掌握横按技巧,适合进阶者。
Q2:如何弹出原曲中吉他的“失真”效果?没有效果器怎么办?
A2:原曲电吉他的失真效果主要通过过载/失真单块效果器(如Ibanez Tube Screamer、Boss DS-1)实现,设置参数建议:增益(Gain)约60%,音量(Volume)70%,音色(Tone)50%(保持中频平衡),搭配真空管音箱(如Fender Twin Reverb)的过载通道,可模拟原曲的温暖失真,若没有效果器,可用以下替代方案:① 木吉他通过“用力扫弦+琴桥附近弹奏”增加音色硬度;② 使用吉他软件效果器(如Amplitube、GarageBand内置失真插件);③ 通过音箱的“高增益”通道或“过载”功能调节,适当提升中高频和增益量。
《默》是那英演唱的经典情歌,旋律深沉婉转,歌词充满孤独与思念的情感,男生版改编通常通过降调处理,更贴合男性嗓音的中低音域,保留原曲的忧郁氛围的同时,增添了几分醇厚的叙事感,以下为男生版《默》的吉他谱详...
《无间双龙》作为日本经典影视作品《无间双龙》的主题曲,其旋律兼具深情与张力,许多吉他爱好者希望能通过吉他谱重现这首作品的魅力,要准确演绎这首曲子,除了需要掌握吉他谱的基本内容,还需理解其和弦进行、节奏...
黄靖伦作为马来西亚华语乐坛的清新歌手,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温暖治愈的曲风深受听众喜爱,他的作品如《我的秘密》《慢半拍》《临时演员》等,凭借流畅的旋律和贴近生活的歌词,成为吉他爱好者热衷弹唱的经典,对于...
陈绮贞的《蜂蜜》是一首充满温暖诗意的民谣歌曲,收录在2000年发行的专辑《Groupies》中,歌曲以简单的吉他编曲勾勒出细腻的情感,旋律舒缓治愈,成为许多吉他爱好者入门和进阶的必弹曲目,其吉他谱以C...
《倔强》作为五月天的经典励志曲目,其激昂的旋律与坚定的歌词深受吉他爱好者喜爱,用A调弹奏这首歌时,需结合和弦进行、节奏型与情感表达,才能还原歌曲的“倔强”内核,以下从调性特点、和弦配置、节奏技巧及谱例...
赵雷的《斑马斑马》是民谣音乐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收录在其2012年发行的专辑《赵小雷》中,这首歌以简洁的旋律、诗意的歌词和深沉的情感,成为无数吉他爱好者必学的曲目,其吉他编配以G调为基础,采用4/4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