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的午后总带着点慵懒的暖意,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洒在青石板路上,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甜香——那是马叔叔院里红豆藤开花的味道,马叔叔是巷子里出了名的“乐天派”,退休前是中学音乐老师,如今最大的爱好就是摆弄他那把磨得发亮的尤克里里,和院里那片他亲手种下的红豆地。
说起马叔叔的红豆,可有讲究了,十年前孙子出生,他想着“红豆生南国”,便在院子角落辟了块地,撒下了一把红豆种子,没想到这生命力旺盛的藤蔓爬满了竹架,每年初夏开出一串串洁白的小花,秋天就结满饱满殷红豆子,马叔叔从不把这些红豆当普通粮食,他说:“这豆子啊,是带着音符的。”他挑出最圆润的,用针线穿成小串,挂在尤克里里琴头旁,说是“给琴戴串风铃”;剩下的要么熬成红豆沙,包成汤圆分给邻居小孩,要么泡在玻璃瓶里,配着琴声看豆子慢慢吸饱水,涨得圆滚滚。
那把尤克里里是马叔叔的“老伙计”,五年前退休,儿子给他买了把入门琴,他起初连音阶都弹不利索,手指按弦磨出了水泡,可音乐老师哪有半途而废的道理?他每天清晨五点起来练习,从《小星星》弹到《月亮代表我的心》,后来居然自己琢磨着给儿歌编和弦,最绝的是,他把红豆的生长周期写进了歌里——春天播种时弹轻快的节奏,夏天开花时调子变得悠扬,秋天收获时节奏又带着点喜悦,冬天就把豆子收起来,弹起《红豆》里“相聚离开都有时候”的温柔调子,引得邻居们总爱搬个小板凳坐在他院门口听。
马叔叔的院子像个“小小音乐植物园”,尤克里里靠在竹架旁,琴头上的红豆串在风里轻轻摇晃,碰到琴身就发出“叮铃”的轻响,和他弹的琴声混在一起,格外好听,他教邻居小孩认红豆藤,说“你看这叶子,像不像五线谱上的音符?”也教他们弹尤克里里,小胖手按不准弦,他就握着孩子的手慢慢来,直到弹出完整的旋律,去年社区搞文化节,他带着孩子们上台,弹唱了一首自编的《红豆小调》,歌词里全是“小小的红豆,爬上绿色的架”“琴声飘过墙,落在谁家窗”,台下掌声雷动,连评委都夸这歌有“生活里的诗”。
有时候马叔叔也会犯“文艺病”,比如看到红豆藤被风吹斜了,他会停下琴声,对着藤喃喃自语:“老伙计,站稳了,我给你写首新歌。”或者煮红豆沙时,盯着锅里翻滚的豆子发呆,突然一拍大腿:“有了!这个节奏像不像豆子在锅里跳舞?”然后赶紧擦擦手,拿起尤克里里试起新旋律,邻居张奶奶常说:“马老师啊,你这红豆和琴,怕是都成精了,怎么就这么有灵性?”他就笑,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哪有什么灵性,不过是日子慢,用心了,连豆子都听得懂琴声。”
其实马叔叔的“红豆尤克里里”里,藏着他对生活的热爱,他总说:“人老了,别把自己关在屋里,找点喜欢的事,跟土地、跟音乐亲近,日子才有滋味。”你看他院里的红豆,一年比一年结得多;他的尤克里里,琴弦换过三次,琴身上的划痕却成了最珍贵的“勋章”;就连巷子里的小孩,现在都会哼着他编的《红豆小调》,放学路过总要趴在院门口喊一声:“马叔叔,今天弹什么新歌呀?”
阳光慢慢西斜,马叔叔的琴声又响起来了,还是那首《红豆小调》,风里的红豆串跟着晃,像是在给琴声打拍子,这大概就是最好的日子吧——有红豆的甜,有琴声的暖,还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
时间 | 细节描述 | |
---|---|---|
清晨5:00 | 练琴+照料红豆藤 | 弹《小星星》练指法,给红豆藤浇水,检查新开的豆花 |
上午9:00 | 教邻居小孩弹尤克里里 | 用红豆串当教具,教孩子认识“do re mi”,奖励一颗煮红豆 |
下午3:00 | 编新歌/煮红豆沙 | 观察红豆生长状态写歌词,熬红豆沙时用琴声“测试”豆子的“舞蹈节奏” |
傍晚6:00 | 院门口弹唱 | 弹《红豆》或自编小调,邻居们带着小板凳来听,偶尔合唱 |
晚上8:00 | 给远方的孙子视频 | 展示院里的红豆和琴,弹唱刚学会的儿童歌,孙子在屏幕里跟着红豆串数拍子 |
Q1:马叔叔是怎么把红豆和尤克里里结合起来的?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
A1:马叔叔的红豆和尤克里里结合,既有偶然也有必然,五年前他退休后学尤克里里,正巧赶上院里的红豆第一次丰收,他看着饱满的豆子,突然想到可以用红豆串装饰琴头,让琴声和豆子的“叮铃”声呼应,后来他发现红豆的生长过程特别有“故事感”——春天播种的希望、夏天开花的浪漫、秋天收获的喜悦,都像天然的歌词,于是他试着把红豆的生长周期写成歌,比如春天弹轻快的节奏,夏天用悠扬的调子,秋天加入喜悦的旋律,久而久之就有了自编的《红豆小调》,最特别的是,他会用煮红豆时的“咕嘟”声找节奏,甚至教邻居小孩时,用红豆当奖励,说“弹对了就给你一颗会唱歌的豆子”,让音乐和植物成了生活中分不开的伙伴。
Q2:马叔叔种的红豆和普通红豆有什么不一样?他平时怎么打理这些红豆?
A2:马叔叔的红豆确实有点“不一样”,首先是他种的是“地方小品种”,豆子比普通红豆更小更圆,煮出来沙甜沙甜的,带点淡淡的桂花香——因为他偷偷在红豆藤边种了两棵桂花树,让豆子吸收了花香,其次是他从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全用淘米水发酵的“有机肥”,说“音乐老师养的豆子,得有‘干净’的味儿”,打理起来也特别用心:春天搭竹架要固定每根藤蔓,夏天要每天检查豆叶有没有虫害(他不用农药,用手捉虫子,说“虫子也是音乐会的观众呢”),秋天收豆子要挑最饱满的留作种子,剩下的分给邻居,最特别的是,他会给红豆藤“听琴声”,说“它们喜欢音乐,每天弹半小时,豆子结得又多又甜”,所以邻居们都管他的红豆叫“会唱歌的红豆”,煮粥时总觉得比别处的甜一点。
《当你老了》是赵照在2015年为电影《既然青春留不住》创作并演唱的主题曲,改编自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同名诗作,这首歌以温柔的旋律、质朴的歌词,勾勒出岁月沉淀后的深情告白,成为无数人心中关于“爱与陪伴”的隽...
久石让的经典作品《天空之城》自1986年动画电影上映以来,便以空灵悠扬的旋律成为跨越时代的音乐符号,这首曲子因其旋律线条清晰、和声简洁而备受乐器爱好者青睐,尤克里里作为音色温暖明弹的四弦乐器,其独特的...
《再见》是一首充满清新回忆感的歌曲,尤克里里版本的弹唱因其明亮的音色和轻快的节奏,成为许多初学者和进阶爱好者的热门选择,要掌握这首曲子的谱节奏,需要从和弦进行、常用节奏型、扫弦技巧及强弱处理等方面入手...
告别初学尤克里里时熟悉的C调、G调,当F调的旋律在琴弦上流淌,我们才真正触摸到这个小小乐器的更多可能性,F调作为尤克里里进阶路上的重要关卡,既是对手指灵活性的考验,也是音乐表达力的延伸,从基础的音阶构...
《secret base ~君がくれたもの~》作为动画《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的名字。》(简称《未闻花名》)的主题曲,以其温柔的旋律和充满怀念的歌词触动了无数听众,用尤克里里演奏这首曲子,更能还原...
“尤克里里绅士”是一首融合了古典优雅与现代清新气质的尤克里里独奏曲,其旋律线条流畅如绅士的步伐,和弦饱满似从容的微笑,适合中级以上演奏者挑战,全曲以C大调为主,采用4/4拍,速度约为76bpm,通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