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傍晚,老院子的葡萄藤把天空割成碎块,蝉在枝头拉长调子,像根没绷紧的弦,我蹲在竹凳旁,看邻居哥哥虫虫拨弄那把红棉吉他,指间漏出的音符混着风里的虫鸣,落在他膝头的旧吉他谱上——谱子边缘,几只蚂蚁正排着队,把刚才溅上去的西瓜籽往裂缝里搬,那年我七岁,还不懂什么是和弦,只觉得那些像小蝌蚪似的符号,和满院子爬的虫子一样,藏着另一个世界的秘密。
虫虫的吉他谱总带着股特别的味道:阳光晒过的纸张味,混着铅笔芯的木香,偶尔还有点青草气息,因为他总把谱子揣在裤兜,去田埂边找蚂蚱时压得皱巴巴,他翻开谱子的样子很认真,手指点着一行行音符,像在给虫子们引路。“你看,”他指着《小星星》的谱子,“这个‘1’像不像蜗牛壳?要按第三品,弦要按实,不然蜗牛就爬不稳啦。”我学着他的样子按弦,指尖磨得发红,他却笑着从谱子撕下一角,画了只哭脸的小虫:“疼就想想这只小虫,它爬得多慢呀,你比它快多啦。”
那时的虫虫,与其说是弹吉他,不如说是在和院子里的虫子说话,他弹《兰花草》时,蝉会突然噤声,仿佛在听歌词里的“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弹《虫儿飞》时,萤火虫就从草丛里浮起来,绕着吉他音箱打转,像被旋律粘住了翅膀,有次他教我弹《童年》,前奏一起,趴在窗台上的花猫就竖起耳朵,连刚孵出的小鸡仔都忘了啄米,挤在脚边歪着头——后来我才知道,那首曲子的节奏,和夏夜草丛里的蟋蟀鸣叫一模一样。
虫虫的吉他谱上,从不只有音符,空白处画满了虫子:翅膀透明的蜻蜓,触角弯弯的豆虫,还有只他最爱的“铁将军”——锹甲虫,背上他用铅笔涂了片星空,说“这是它晚上睡觉时盖的被子”,有次我问他为什么总画虫子,他指着谱子上的休止符:“你看这个‘0’,像不像蛹?虫子在蛹里不说话,是在等翅膀长出来,弹琴也是呀,停的时候,脑子里的音符在长呢。”那句话我记了很多年,后来学琴遇到瓶颈,就会想起他画的蛹,和那个愿意等一只虫子长大的男孩。
夏天的雷来得急,有次我们正在学《送别》,雨点噼里啪啦砸下来,虫虫赶紧把谱子揣进怀里,却忘了盖吉他,雨停后,琴弦上挂着水珠,像一串透明的虫卵,谱子也被洇湿了,字迹晕开,像只哭花了脸的蚕宝宝,虫虫没生气,反而把谱子摊在石桌上,用铅笔描那些模糊的线:“你看,雨把音符洗得更亮了。”后来他把那张湿谱子夹在《唐诗三百首》里,说“虫子喜欢潮湿的地方,谱子也想回家歇歇”。
虫虫要搬走的那天,我蹲在老槐树下看他收拾东西,他突然从书包里掏出个铁盒,里面是十几张皱巴巴的吉他谱,每张都画着不同的虫子。“这个给你,”他把最上面那张《小星星》递过来,边角有只他新画的蚂蚁,“以后想我了,就弹它,虫子会替我听的。”铁盒底还压着只蝉蜕,他说“这是去年夏天它留下的,我教它唱歌,它教我等”。
很多年后,我也学会了弹吉他,却再没见过那样画满虫子的谱子,有次整理旧物,翻出了那个铁盒,谱子上的铅笔迹已经淡了,虫子的翅膀却依然清晰,我试着弹《童年》,前奏一起,窗外的蝉突然叫了起来,和记忆里的旋律重叠——原来有些声音,真的会像虫子一样,在岁月里住下来,等某个音符响起,就轻轻挠你的心尖。
时间 | 场景 | 虫虫相关 | 情感 | |
---|---|---|---|---|
2008年夏 | 葡萄架下 | 蚂蚁搬西瓜籽、蝉蜕 | 《小星星》初识,画哭脸虫 | 好奇与笨拙的尝试 |
2009年夏 | 老槐树旁 | 萤火虫绕琴、蟋蟀鸣叫 | 《虫儿飞》《兰花草》 | 音乐与自然的奇妙共鸣 |
2010年夏 | 雨后石桌 | 洇湿的谱子、星空锹甲 | 《送别》描字 | 淡然与温柔的陪伴 |
2010年秋 | 搬家前 | 蝉蜕、铁盒 | 赠《小星星》谱(画蚂蚁) | 不舍与约定的重量 |
为什么童年那本画满虫子的吉他谱至今难忘?
那本谱子早已超越了“音乐符号”的意义:它是虫虫用童年视角编织的“自然密码”,铅笔下的虫子是他对世界的温柔注解——音符如蜗牛壳般需要耐心,休止符如蛹般孕育生长,就连雨淋湿的痕迹,也被他看作“洗亮的音符”,每次翻阅,那些带着青草味的纸张、模糊的字迹、爬满边缘的蚂蚁轨迹,都会把我拉回那个有蝉鸣、萤火虫和红棉吉他的夏天,那是童年最鲜活的触感,也是关于“等待”与“陪伴”的第一课。
“虫虫”这个称呼,对你而言有什么特殊意义?
“虫虫”是邻居哥哥的小名,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生命节奏”的理解,他总说“虫子爬得慢,却总能到”,教我弹琴时从不催促,让我按弦疼了就想想“哭脸小虫”;他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一整个下午,却能在弹琴时让音符像萤火虫一样轻盈,后来我才明白,“虫虫”不只是个名字,它代表了一种贴近大地的生存哲学——像虫子一样观察细微,像蛹一样耐心生长,像蝉一样为一场盛夏的鸣叫默默积蓄力量,这个称呼,让我至今在快节奏的生活里,记得为一只路过的小虫停一停脚步。
“头上的包”这首民谣歌曲以其生活化的意象和简洁的吉他编配受到许多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吉他谱的设计贴合歌曲的叙事感,既保留了原作的质朴,又为演奏者提供了情感表达的空间,从整体结构来看,歌曲采用典型的主歌-...
陈鸿宇的《蜜》作为民谣音乐中的温暖之作,以其诗意的歌词、舒缓的旋律和吉他编曲中细腻的情感表达,成为许多吉他爱好者弹唱练习的优先选择,这首歌曲收录在陈鸿宇2015年发行的专辑《浓烟下的诗歌电台》中,由陈...
谢霆锋的《垃圾场》作为2000年代初华语摇滚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以其直白的歌词、强烈的节奏和充满张力的吉他编曲,成为无数吉他爱好者练习摇滚技巧的必练曲目,这首歌曲收录在1999年专辑《谢谢你的爱1999...
黄靖伦作为马来西亚华语乐坛的清新歌手,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温暖治愈的曲风深受听众喜爱,他的作品如《我的秘密》《慢半拍》《临时演员》等,凭借流畅的旋律和贴近生活的歌词,成为吉他爱好者热衷弹唱的经典,对于...
《真的爱你》是Beyond乐队于1989年发行的经典粤语歌曲,由黄家驹作曲、黄家强作词,旋律温暖真挚,歌词表达了对母亲深沉的爱,成为华语乐坛的永恒之作,对于吉他爱好者而言,掌握这首歌曲的G调吉他谱不仅...
圆舞曲作为一种源于18世纪欧洲的古典音乐体裁,以其3/4拍的鲜明律动、优雅流畅的旋律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为吉他演奏中极具魅力的曲目类型,无论是巴赫的《G大调小步舞曲》、肖邦的《降D大调圆舞曲“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