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简谱需求 > 正文内容

为何偏偏怀念那纸简谱里的旧时光与青春?

整理旧书时,从抽屉深处翻出一本牛皮纸包裹的笔记本,边角磨出了毛边,封面上用蓝色圆珠笔写着“歌本”二字,字迹已经有些晕染,翻开内页,泛黄的纸页上用铅笔工整地抄着一首又一首歌的简谱,每首曲子下面还标注着“小学三年级音乐课”“2008年夏”这样的小字,那一刻,窗外的蝉鸣忽然清晰起来,我忽然就想起“偏偏怀念”这四个字——明明有更专业的五线谱,有更便捷的数字音乐,可偏偏就是怀念这本写满简谱的歌本,怀念那些用数字和符号堆砌起的、简单又滚烫的音乐时光。

偏偏怀念 简谱

简谱是什么?是1234567,是写在四线三格间的黑色圆点,是标记在音符上下的短横线,是那些弯弯曲曲的升号降号反复记号,它不像五线谱那样需要“认位置”,不需要记住“下加一线是do,第二间是sol”,只需要记住“1是do,2是re,3是mi”,就能把旋律从纸上“读”出来,这种“直白”大概就是简谱最让人怀念的地方——它像一位亲切的老邻居,从不跟你绕弯子,把音乐的模样清清楚楚地摊开在你面前,让你能轻易地伸手触摸到旋律的脉搏。

我常常想,简谱大概是中国人集体音乐记忆的“通用语言”,小时候学唱歌,音乐老师总会在黑板上先画好四条线,然后用粉笔在每条线上写上数字,再带着我们一遍遍地唱“do re mi”,教室里没有钢琴,老师就用风琴伴奏,脚踏板踩下去,风箱鼓出的气流带动簧片,发出有些沙哑却格外温暖的音色,我们跟着老师的指挥,左手打着拍子,右手随着旋律轻轻摇晃,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在简谱上,那些数字仿佛在发光,那时候的简谱,是“会唱歌的数字”,是打开音乐世界的钥匙,不需要懂乐理,不需要会乐器,只要看着这些数字,就能把心里的歌唱出来。

后来才知道,简谱的历史比我想象中要长得多,它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由音乐理论家卢梭等人整理完善,19世纪末传入中国,经过改良,逐渐成了普及音乐教育的“利器”,20世纪初,学堂乐歌运动兴起,李叔同写的《送别》最早就是用简谱传唱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简单的数字和歌词,配上悠扬的旋律,竟然传唱了一百多年,到了七八十年代,简谱更是成了家家户户的“音乐标配”:工厂的文艺宣传栏里贴着工人创作的简谱歌曲,农村的土墙上刷着用石灰水写的简谱谱子,就连收音机里播放的流行歌曲,也会有乐手拿着简谱本跟着哼唱,那时候的音乐,没有华丽的编曲,没有复杂的技巧,就是一把吉他,一架手风琴,或者干脆清唱,但靠着简谱,这些简单的旋律却能传遍大街小巷,让无数人跟着一起唱。

现在想想,简谱最动人的地方,大概在于它的“温度”,它不像数字音乐那样冷冰冰地存在于屏幕里,而是带着手写的痕迹,带着修改的印记,带着分享的温度,我的歌本里,有些曲子旁边用红笔圈出了错误,有些地方画着小小的问号,大概是当时没学会的地方;还有几页是同学抄给我的,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一股子认真,记得有一次,我和同桌为了学会《兰花草》的简谱,放学后在教室里待到天黑,对着歌本一遍遍地唱,唱到嗓子哑了,却笑得前仰后合,那时候的简谱,是连接友谊的纽带,是我们一起“啃”下来的“音乐作业”,是青春里最鲜活的注脚。

偏偏怀念 简谱

简谱也有它的“局限”,它无法像五线谱那样精确地表现复杂的音高关系和节奏变化,对于交响乐、歌剧这样的专业音乐作品,简谱就显得力不从心,所以后来,随着音乐教育的专业化,五线谱逐渐成了主流,简谱似乎被“边缘化”了,可奇怪的是,越是被边缘化,越让人怀念,大概是因为,简谱承载的不仅仅是音乐,更是那些“不那么专业”却“无比真实”的瞬间——是第一次学会唱歌的雀跃,是和朋友合唱时的欢笑,是母亲哼着摇篮曲的温柔,是老师在讲台上挥舞着教鞭的背影,这些瞬间,就像简谱里的音符,简单却饱满,平凡却动人。

我很少再用手抄简谱了,手机里有各种音乐APP,想听什么歌搜一下就行;想学乐器,跟着视频教程看指法就行;甚至可以用软件直接生成五线谱,可每次听到那些用简谱传唱的老歌,看到手写的简谱本,心里还是会泛起一阵暖意,或许,“偏偏怀念”的,从来不是简谱本身,而是它背后那段简单纯粹的日子,是那些愿意花时间抄写简谱、认真学唱歌的时光,是音乐最初带给我们的、最直接的快乐。

就像我的歌本,虽然已经泛黄,虽然不再使用,但它会一直躺在抽屉深处,提醒我:曾经有这样一种方式,用最简单的数字,把最动人的旋律刻进了生命里,这大概就是简谱的意义——它让音乐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每个普通人都能触摸、都能拥有的温暖。

相关问答FAQs

Q1: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怀念简谱?是不是因为简谱比五线谱更好用?
A:怀念简谱并非因为它比五线谱“更好用”,而是因为它承载了特定的时代记忆和情感价值,简谱以数字直观表示音高,学习门槛低,在过去音乐教育资源匮乏的年代,它是大众接触音乐、传播音乐的主要工具,比如学校音乐课、群众合唱、业余创作等,很多人对简谱的怀念,其实是对那个“音乐更简单、更纯粹”的时代的怀念——它没有复杂的乐理知识,不需要专业的训练,只要看着数字就能唱歌,这种“全民参与”的音乐体验是五线谱难以替代的,在表现复杂音乐作品时,五线谱的精确性仍是简谱无法比拟的,两者各有适用场景,怀念简谱更多是对情感和记忆的眷恋,而非否定五线谱的专业性。

偏偏怀念 简谱

Q2:简谱在现代社会还有实用价值吗?普通人还需要学简谱吗?
A:简谱在现代社会依然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尤其适合特定场景和人群,对于音乐初学者(尤其是儿童)和业余音乐爱好者来说,简谱的直观性更容易上手,能快速建立对音高和旋律的基本概念,比如儿童音乐启蒙、社区合唱队、吉他/尤克里里等乐器的简易教学等,在一些即兴创作、民间音乐记录(如民歌收集)、或者需要快速记录简单旋律的场景(比如作曲家随手写动机),简谱因其便捷性仍被使用,普通人如果只是想学唱简单的歌曲、玩玩乐器,学一点简谱基础知识会很有帮助;但如果想深入学习专业音乐(如古典演奏、作曲编曲),则必须掌握五线谱,简谱和五线谱并非对立关系,而是互补的,掌握简谱能为音乐学习打下基础,让音乐之路更轻松。

相关文章

江南简谱弹唱

江南简谱弹唱

江南简谱弹唱是将江南地区特有的音乐风格与简谱记谱法、弹唱表演形式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达,江南音乐以其婉转悠扬的旋律、细腻含蓄的情感著称,而简谱以其直观易懂的记谱方式,为普通爱好者提供了便捷的学习途径,让...

迟志强原唱简谱哪里能找到完整版?

迟志强原唱简谱哪里能找到完整版?

迟志强是中国内地一位兼具演员与歌手身份的艺术家,其音乐作品以真挚的情感、朴实的旋律和深刻的生活洞察力著称,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他演唱的歌曲如《铁窗泪》《愁啊愁》《悔恨的泪》等风靡全国,成为一代人的...

天后吉他简谱怎么找?新手入门和弦指法与弹奏技巧?

天后吉他简谱怎么找?新手入门和弦指法与弹奏技巧?

《天后》是蔡依林演唱的一首经典华语流行歌曲,由陈小霞作曲、何启弘填词,凭借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朗朗上口的旋律,成为无数听众心中的“K金曲”,对于吉他爱好者而言,用吉他弹唱《天后》不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对...

站在高简谱之上,我们该如何解读其核心逻辑与实用价值?

站在高简谱之上,我们该如何解读其核心逻辑与实用价值?

站在高简谱的视角下,我们得以更清晰地审视音乐中高音区的表达逻辑与记录方式,简谱作为一种以数字为核心的记谱法,其高音区的记录通过特定的符号系统实现,既直观又系统,尤其适合初学者快速掌握高音音高的辨识与演...

追风少年简谱里,藏着怎样的青春热血与追梦旋律密码?

追风少年简谱里,藏着怎样的青春热血与追梦旋律密码?

《追风少年》是吴奇隆在1993年发行的一首经典国语歌曲,作为小虎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歌以轻快的旋律、励志的歌词和少年意气的演唱,成为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歌曲传递出追逐梦想、无畏前行的正能量,其旋律...

别再说简谱?简谱的音乐价值被严重低估了吗?

别再说简谱?简谱的音乐价值被严重低估了吗?

在社区合唱团的排练厅里,常能见到这样的场景:指挥指着谱子说“这里注意节奏”,而几位阿姨却盯着手机上的简谱数字小声争论“是1还是高音1”;钢琴课上,孩子用简谱弹完《小星星》,老师追问“这个音为什么是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