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克里里,这个被誉为“跳跃的跳蚤”的夏威夷乐器,以其轻快的音色和圆润的琴身,成为阳光、海浪与自由的代名词,它的诞生并非源于夏威夷本土,而是跨越海洋的文明交融产物,背后藏着一段关于移民、音乐与文化的动人传说。
19世纪70年代末,夏威夷群岛正处在从王国向现代转型的阵痛期,随着制糖业的兴起,大量外来者涌入这片太平洋上的天堂,一群来自葡萄牙马德拉群岛的移民,意外地为夏威夷带来了改变其文化基因的礼物,1879年,三名葡萄牙工匠——曼努埃尔·努内斯(Manuel Nunes)、若昂·费尔南德斯(João Fernandes)和何塞·多·埃斯皮里图·桑托(José do Espírito Santo)——乘船抵达夏威夷檀香山,他们本是制糖厂的工人,却因随身携带的乐器,在异乡掀起了一场音乐革命。
这三名葡萄牙人都来自以民间乐器制作闻名的马德拉群岛,他们带来的乐器,正是夏威夷尤克里里的原型:一种名为“布拉加”(Braguinha)的四弦琴,以及体型更小的“马拉法伊亚”(Machete),布拉加琴是当地农民常用的伴奏乐器,琴身呈梨形,琴颈较短,用羊肠弦演奏,音色清脆明亮;而马拉法伊亚则更小巧,适合随身携带,是渔民和劳动者闲暇时的娱乐工具,据传说,当他们的船只第一次驶入檀香山港时,费尔南德斯激动得无法自已,随手拿起马拉法伊亚,在甲板上即兴弹奏起来,快速的指法与欢快的旋律,让围观的夏威夷原住民感到新奇——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小巧的乐器,也从未听过如此富有活力的声音,纷纷称他的手指“像跳蚤一样在琴弦上跳跃”,而“ukulele”在夏威夷语中,正是“跳跃的跳蚤”(uku意为“跳蚤”,lele意为“跳跃”)的意思,这个充满画面感的称呼,很快便流传开来,成为这种乐器的正式名字。
关于“ukulele”的由来,还有一种更浪漫的说法:传说夏威夷国王卡美哈梅哈三世(Kamehameha III)在听到努内斯弹奏布拉加琴时,被其独特的音色打动,认为这是“来自远方的礼物”,而“uku”在夏威夷语中也有“礼物”的含义,“lele”则是“到来”,ukulele”亦可解读为“到来的礼物”,无论哪种说法更贴近历史,都无法否认一个事实:正是这些葡萄牙移民带来的乐器,与夏威夷本土文化碰撞后,才催生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尤克里里。
夏威夷人对新事物的接纳与改造能力,在尤克里里的诞生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起初,葡萄牙人带来的布拉加琴和马拉法伊亚并未完全适应夏威夷的音乐需求,夏威夷传统音乐以呼唱(Hula)和叙事性歌曲为主,需要更丰富的音域和更柔和的音色来配合,当地的制琴师开始对原型乐器进行改良:他们用夏威夷特产的相思木(Koa)替代了欧洲的松木和桃花心木,这种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细腻,共鸣效果极佳,能让尤克里里的音色更加温暖饱满;琴身的形状从梨形调整为更圆润的“菠萝形”或“吉他形”,增强了视觉美感;琴弦也从羊肠弦换成了尼龙弦,降低了演奏难度,让手指拨弦时更流畅;琴颈的指板被加宽,并镶嵌了品位标记,方便演奏者掌握音准,这些改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数代制琴师与音乐家的反复试验,最终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形成了现代尤克里里的标准形态——四根尼龙弦,标准音为G-C-E-A(高音尤克里里)或D-G-C-E(低音尤克里里),音域高亢却不失柔和,既能伴奏抒情歌曲,也能演奏欢快的旋律。
尤克里里的流行,离不开夏威夷王室的推动,传说中,卡美哈梅哈二世的妹妹莉迪亚·卡玛卡乌阿(Lydia Kamakaʻeha,即后来的莉迪亚女王)是尤克里里的狂热爱好者,她不仅学习演奏,还将其引入宫廷,成为王室社交场合的“标配乐器”,1901年,夏威夷成为美国领土后,旅游业开始兴起,游客们对充满异域风情的夏威夷文化充满好奇,而尤克里里因其轻便易学、音色欢快,迅速成为“夏威夷音乐”的代表符号,在檀香头的酒店里,乐手们弹着尤克里里,配合呼舞表演,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为之着迷,甚至,美国第27任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在访问夏威夷时,也曾在公开场合欣赏过尤克里里演奏,这一事件更是让乐器的影响力从夏威夷本土扩散至全美。
20世纪初,尤克里里迎来了它的“全球化时代”,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在旧金山举办,夏威夷馆的尤克里里乐队以其热情洋溢的表演成为展会焦点,乐手们用尤克里里改编的流行歌曲,如《Aloha Oe》(夏威夷告别歌),让无数观众记住了这个“会唱歌的跳蚤”,此后,尤克里里通过唱片、电影等媒介传入美国本土,再从美国走向世界,在英国,喜剧演员乔治·福姆比(George Formby)将尤克里里与喜剧表演结合,创造出独特的“福姆比风格”;在日本,尤克里里在二战后成为家庭娱乐的热门乐器,甚至发展出独特的“日式尤克里里”演奏流派;而在台湾,它也曾是校园民谣的标志性乐器,陪伴了一代人的青春。
尤克里里早已超越乐器的范畴,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它代表着夏威夷人对生活的热爱——阳光、沙滩、草裙舞,以及那份简单而纯粹的快乐;也象征着不同文明交融的可能性——从葡萄牙的民间小调,到夏威夷的本土改造,再到全球化的传播,尤克里里的每一步,都是音乐跨越边界、连接人心的证明,每当琴弦被轻轻拨动,那跳跃的音符仿佛在诉说着百年前的传说:三个葡萄牙移民的乡音,一群夏威夷人的巧思,以及一个关于音乐、文化与友谊的永恒故事。
Q1:尤克里里和吉他有什么区别?
A1:尤克里里和吉他虽然都是弹拨乐器,但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Q2:为什么尤克里里能成为夏威夷的文化象征?
A2:尤克里里能成为夏威夷的文化象征,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成都,这座以“慢”为底色的城市,街头巷尾的茶馆里飘着盖碗茶的清香,玉林路的酒馆里回荡着民谣的低吟,而在这份悠然自得的烟火气中,一种小巧的乐器正悄然成为年轻人表达情感的载体——它就是尤克里里,在众多调性...
在比奇堡的阳光沙滩旁,有一间被水母形状霓虹灯照亮的小屋,门口挂着一块手绘木牌,上面画着海绵宝宝举着尤克里里咧嘴笑的模样——这里就是“海绵宝宝尤克里里小站”,自2018年成立以来,这个融合了动画IP与音...
“hakuna matata”源自斯瓦希里语,意为“无忧无虑”,是迪士尼动画《狮子王》中辛巴和伙伴们传唱的经典主题曲,简单明快的旋律和积极乐观的歌词,让这首歌成为尤克里里初学者的热门练习曲目,其和弦走...
在传统婚俗中,嫁妆常被视为女方家庭对女儿的祝福与生活保障,从过去的“三转一响”到如今的智能家电、房产证,嫁妆的清单随时代变迁不断更新,但核心始终未变——那是父母对女儿“过得好”的期盼,而25岁的郭静在...
“尤克里里绅士”是一首融合了古典优雅与现代清新气质的尤克里里独奏曲,其旋律线条流畅如绅士的步伐,和弦饱满似从容的微笑,适合中级以上演奏者挑战,全曲以C大调为主,采用4/4拍,速度约为76bpm,通过分...
翅膀尤克里里指弹作为一种融合了乐器特性与演奏技巧的独特音乐表达形式,近年来在音乐爱好者中逐渐受到关注,它不仅要求演奏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更需要对音色、节奏和情感表达有细腻的把控,以下将从乐器特性、指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