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家的老槐树总在夏天里撑开浓密的绿荫,阳光透过叶隙筛下来,落在她布满皱纹的手背上,她手里总攥着一支铅笔,边边角角磨得发亮的旧乐谱本摊在膝头,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教我:“‘do re mi’是楼梯的台阶,你踩稳了,就能爬到云彩上去唱歌。”那时我七岁,还不懂什么是简谱,只觉得外婆的声音比蝉鸣还温柔,把那些蝌蚪似的符号,变成了能摸得着、听得见的故事。
外婆没上过学,却识得不少简谱,年轻时候在村里的宣传队,她负责敲扬琴,乐谱都是自己用铅笔在本子上一点点描下来的。“你看这个‘♩’,”她指着乐谱上一个空心的圈圈,像画了个小太阳,“这是全音符,要唱四拍,像外婆给你蒸的年糕,得慢慢嚼才有甜味。”又指着旁边一个实心的圈:“‘♪’是四分音符,唱一拍,像小麻雀啄米,快快的,有劲儿。”我跟着她拍手,一拍一下,拍乱了就笑作一团,外婆也不恼,只是把我的手包在她的掌心里,带着我的节奏一起晃:“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简谱跟过日子一样,得有快有慢,才像那么回事儿。”
后来我才知道,外婆的简谱本里藏着半生的心事,有一页她用红笔圈着一首《茉莉花》,旁边写着“1963年学,宣传队演出”,她说那时候村里办夜校,老师是个下乡的知识青年,用简谱教大家唱歌。“一开始看到那些‘小蝌蚪’,头都大了,”她眯着眼笑,像在回忆昨天,“老师就说,‘别怕,它们就是你的朋友,你跟它们熟了,就会唱歌给你听’。”于是她每天收工回来,就在煤油灯下抄乐谱,铅笔芯写秃了一根又一根,直到每个符号都能在指尖跳出来。“后来我上台扬琴,就靠这个本子,”她轻轻摸着泛黄的纸页,“手指按下去,心里有谱,就不慌了。”
简谱对外婆来说,从来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活生生的日子,她教我认“♫”(八分音符)时,正在院里晾衣服,竹竿上的衣服随风摆动:“你看这衣服,一下一下地飘,像不像八分音符?轻快着呢。”教我认附点音符“♩.”时,她正在熬粥,米粒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冒泡:“这个点就像多加了一把米,得熬久一点,才更香。”我总问她,为什么不用五线谱那么“洋气”的?外婆就拍拍我的头:“洋气不洋气不重要,能唱出心里的歌,就是好谱子,简谱简单,像咱庄稼人的锄头,使着顺手,能刨出粮食来。”
上小学后,音乐老师教简谱,我才发现外婆教的“土办法”比课本还管用,课本上说“do是中央C”,外婆却说“do是家门口的井台,喝了水,就有劲儿爬台阶”;老师说“四分音符占一拍”,外婆说“就像你奶奶纺线,一下一停,匀匀实实”,我把外婆的话讲给老师听,老师笑着摸我的头:“你外婆是懂音乐的,音乐不在纸上,在生活里。”那天放学,我跑回家告诉外婆,她正在槐树下择菜,听了就笑,眼角的皱纹像盛开的菊花:“可不是嘛,你看那小鸟叫,‘啾啾啾’,不就是‘♫♫♫’?风过竹林,‘沙沙沙’,♪♪♪’,简谱就是把这些好听的声音,记下来,不让它们跑了。”
我十岁那年,外婆生了场大病,在医院住了很久,我去探望时,她从枕头底下摸出那个旧乐谱本,递给我:“外婆教不动你了,你自己照着上面的谱子练,以后想我了,就弹给我听。”本子里夹着一张纸条,是她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的:“简谱里的‘do’是根,根扎稳了,音符就不会跑调;日子里的‘do’是家,家在,心就有地方落。”后来我学弹电子琴,总想起外婆的话,每当弹错音符,就仿佛听见她在说:“别急,回到‘do’,重新来过。”
如今外婆已经不在了,但那个旧乐谱本还放在我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每当看到那些熟悉的符号,就会想起夏天的槐树、外婆的蒲扇,还有她带着乡音的歌谣,简谱于我,早已不是音乐课上的知识,而是外婆留给我的一把钥匙,能打开记忆的门,能听见岁月里的回响,就像她说的,人生就像一首简谱,有高音有低音,有长音有短音,只要认准了“do”这个起点,一步一步,就能把日子唱成一首温暖的老歌。
简谱基础知识(外婆版)
音符名称 | 唱名 | 时值(拍数) | 外婆的比喻 |
---|---|---|---|
全音符 | do | 4拍 | 像外婆纳鞋底的线,拉得长长的,慢慢来 |
二分音符 | re | 2拍 | 像奶奶纺线的线轴,转两圈,匀匀实实 |
四分音符 | mi | 1拍 | 像小麻雀啄米,一下一下,有劲儿 |
八分音符 | fa | 半拍 | 像院里的小猫,轻快地跑过去,带起一阵风 |
附点四分音符 | sol | 1拍半 | 像煮粥多加了一把米,熬久一点,更香 |
FAQs
Q1:外婆用生活化的方式教简谱,这种方法对孩子学音乐有什么好处?
A1:外婆的生活化教学把抽象的乐理符号变成了孩子能感知的具体事物(如“四分音符像小麻雀啄米”“八分音符像小猫跑”),符合儿童具象思维的特点,这种方式不仅能降低学习难度,让孩子快速记住音符和节奏,还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明白“音乐源于生活”,从而更主动地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音乐美,培养乐感和创造力。
Q2:简谱和五线谱相比,为什么外婆觉得它更“顺手”?
A2:外婆认为简谱“顺手”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简谱用数字和符号标记,直观易记,不需要像五线谱那样记忆线间位置和谱号,对文化程度不高或没有系统学过音乐的人更友好;二是简谱与汉语拼音的结合更紧密,适合记录和传唱中国民歌、童谣等大众音乐形式,像外婆年轻时在宣传队演出,需要快速学会和记忆歌曲,简谱的简洁性和实用性就非常突出,对她而言,简谱不仅是工具,更是连接生活与音乐的桥梁,简单、接地气,能真正“唱出心里的歌”。
江南简谱弹唱是将江南地区特有的音乐风格与简谱记谱法、弹唱表演形式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达,江南音乐以其婉转悠扬的旋律、细腻含蓄的情感著称,而简谱以其直观易懂的记谱方式,为普通爱好者提供了便捷的学习途径,让...
简谱是一种直观、易学的记谱法,通过数字、符号和文字记录音乐的音高、节奏和情感,尤其适合初学者快速掌握旋律,以歌曲《追光》为例,其简谱不仅承载着旋律的起伏,更蕴含着歌曲温暖励志的情感内核,本文将从简谱的...
赤舌简谱是一种融合传统简谱基础与地方音乐特色的记谱体系,其名称“赤舌”取自民间对“灵动音韵”的隐喻,最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音乐的整理与传承中萌芽,后经现代音乐工作者系统化,逐渐形成兼具实用性与艺术...
李白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璀璨明珠,其豪放不羁的情感、浪漫奇特的想象与音乐的抒情性有着天然的契合,吉他作为普及度极高的现代乐器,用简谱形式演绎李白诗歌,能让千年前的诗词意境通过指尖的旋律流淌,实现“诗...
《泡沫》是邓紫棋于2013年发行的经典作品,以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富有张力的旋律成为华语乐坛的代表作之一,对于音乐学习者而言,掌握这首歌曲的C调简谱不仅是入门练习的重要素材,更能帮助理解旋律走向与情感变化...
“倾城曲”作为一首广为流传的抒情作品,以其悠扬的旋律与细腻的情感表达深入人心,其简谱记录更是音乐爱好者学习与演奏的重要载体,简谱作为一种直观的记谱法,通过数字、符号的组合将旋律的音高、节奏、强弱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