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作为华语乐坛极具代表性的女子组合,自2001年出道以来,以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成员间的默契配合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2022年,她们为纪念出道21周年(21=3×7,与“三生万物”的寓意契合)推出歌曲《十七》,这首歌以青春回忆为切入点,用温柔的旋律勾勒出十七岁的雨季、梦想与懵懂,成为无数听众心中的“青春BGM”,而简谱作为记录旋律的直观工具,不仅帮助音乐爱好者快速掌握《十七》的演唱与演奏,更通过符号化的语言揭示了歌曲的情感脉络与音乐逻辑。
《十七》由S.H.E成员共同参与作词作曲,Hebe田馥甄、Selina任家萱、Ella陈嘉桦分别担任主歌、副歌的演唱部分,展现了三人不同的声线特质与情感表达,歌曲以C大调为主,采用4/4拍,中速(约80拍/分钟),旋律线条流畅,既有青春的轻盈感,又藏着成长的细腻,简谱通过数字、符号将抽象的旋律具象化:数字1-7对应do、re、mi、fa、sol、la、si,高低音点标记音域,增时线、减时线控制节奏,连音线、附点修饰乐句,让即便是非专业音乐爱好者也能通过识谱理解歌曲的“骨架”与“血肉”。
简谱的构成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丰富的音乐语法,结合《十七》的旋律,我们可以拆解其核心要素:
《十七》采用C大调,主音“do”在中央C(简谱中不加点的“1”),音域从低音“la”(低音点“6”)到高音“do”(高音点“1”),跨度仅六度,符合流行歌曲“易传唱”的特点,例如主歌第一句“十七岁的雨季,有位男孩走进我心里”,旋律对应的简谱片段为:
6 1 2 3 | 3 2 1 | 6 1 2 3 | 3 2 1 |
这里的“6”是低音la,“1-3”为中音do、re、mi,旋律平稳上行,模拟“雨季”中情绪逐渐上扬的感觉;后半句下行回到“1”,形成“起承转合”的乐句结构,贴合歌词中“走进心里”的温柔叙述。
4/4拍意味着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强弱规律为“强-弱-次强-弱”,适合表达舒展的情感。《十七》的节奏以四分音符、二分音符为主,辅以八分音符增加流动性,例如副歌“我们的十七,像场未完的电影”,简谱片段为:
5 5 6 5 | 3 3 2 1 | 2 2 3 2 | 1 |
前两小节用四分音符(每拍一音)平稳推进,第三小节出现八分音符“2 2”(两拍两个音),节奏略微加密,模拟“电影情节”的推进感;最后一小节“1 -”是四拍全音符,形成“呼吸停顿”,为下一乐句蓄力。
简谱中的连音线(连接相同音高的减时线)表示延长,附点(音符后的小圆点)表示延长原时值的一半。《十七》中多处使用连音线让旋律更连贯,雨季”的“雨”字对应简谱3 2
,中间用连音线连接,演唱时需自然过渡,避免断句;而“走进我心里”的“心里”二字,简谱为1 . | 2 |
,“1”后附点,时值从1拍延长至1.5拍,配合Ella略带颗粒感的声线,强化了“心里”的重量感。
符号类型 | 符号示例 | 名称 | 时值/作用 | 在《十七》中的体现 |
---|---|---|---|---|
音符 | 1 | 四分音符 | 1拍 | 主歌大部分旋律,如“十七岁的” |
1 - | 二分音符 | 2拍 | 句尾停顿,如“心里”的“1 -” | |
1 - | 全音符 | 4拍 | 副歌结尾,如“1 -” | |
1 1 | 八分音符 | 每个半拍,共1拍 | 副歌情绪推进处,如“我们的十七” | |
休止符 | 0 | 四分休止符 | 停顿1拍 | 乐句间短暂呼吸,如“0 0 0 0” |
高低音点 | 1(高音点) | 高音do | 比中央C高八度 | 副歌高潮,如“像场未完的电影”结尾 |
6(低音点) | 低音la | 比中央C低八度 | 主歌开头,如“十七岁的雨季” | |
附点 | 1 . | 附点四分音符 | 1拍+半拍=1.5拍 | 强调歌词重音,如“心里”的“1 .” |
连音线 | 3 2(连音线) | 连线 | 连接两音时值相加(共2拍) | “雨季”的“雨”字,旋律连贯 |
小节数 | 音符简谱 | 歌词 | 节奏说明 | 情感表达 |
---|---|---|---|---|
1 | 6 1 2 3 | 十七岁的雨季 | 四分音符×4,平稳上行 | 青春的轻盈感,回忆的开端 |
2 | 3 2 1 - | 有位男孩 | 四分音符+二分音符,下行收束 | 叙述的温柔,略带羞涩 |
3 | 6 1 2 3 | 走进我心里 | 同第1小节,旋律重复 | 情绪递进,内心的期待 |
4 | 3 2 1 - | (停顿) | 二分音符+二分休止,留白 | 给听众想象空间,余韵悠长 |
通过简谱的“数字地图”,我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十七》的情感起伏:主歌部分音区集中在低音区(1-3),节奏舒缓,对应歌词中“十七岁的雨季”的青涩回忆;副歌音区升至中高音区(4-6),八分音符增多,如“5 5 6 5 | 3 3 2 1”的紧凑节奏,模拟“电影情节”的推进;高潮部分“像场未完的电影”对应高音“1 -”,四拍全音符的拉长,将“未完”的遗憾与怀念推向顶点,简谱中的强弱标记(虽未直接写出,但可通过4/4拍强弱规律推断)也让演唱者自然处理情感:强拍(如每小节第一拍)对应歌词重字(如“十”“七”“有”),弱拍则轻柔过渡,形成“强叙事、弱抒情”的层次感。
Q1:简谱中的“反复记号”在《十七》中如何应用?如何通过反复记号简化乐谱?
A1:《十七》的简谱中使用了“D.C. al Fine”(从头反复至Fine记号处结束)的反复记号,具体表现为:歌曲从主歌开始,唱到副歌第二遍结束后,需回到开头重复主歌和副歌,直至标记“Fine”处(通常在最后一遍副歌后),这种记号避免了重复书写相同的旋律片段,让乐谱更简洁,主歌A1-A2、副歌B1-B2的结构,通过反复记号可简化为“A1-A2-B1-B2(反复)→A1-A2-B1-B2(结束)”,既保留了音乐完整性,又减少了乐谱篇幅。
Q2:非专业音乐爱好者如何通过简谱快速学会《十七》的旋律?有哪些练习技巧?
A2:非专业爱好者可通过“三步法”快速上手:① 先熟悉简谱基础:记住1-7对应do-si,区分高低音点(低音点在数字下方,高音点在数字上方),理解增时线(数字下方的横线,每加一条时值翻倍,如“1 -”是2拍,“1 -”是4拍);② 分句练习:将歌曲拆分为“主歌1句-副歌1句”的小段落,先唱熟简谱(不记歌词),再填词演唱,例如先练“6 1 2 3 | 3 2 1 -”的旋律,再唱“十七岁的雨季”;③ 结合节拍器:用60-80拍/分钟的慢速练习,确保节奏稳定,再逐渐加速,可对比原版音频,注意乐句的强弱变化(如副歌情绪上扬时声音稍饱满),帮助把握歌曲情感。
简谱和声规律是音乐创作与演奏中构建和声体系的基础,它以简谱记谱法为载体,通过和弦的构成、功能进行及与旋律的配合,形成和谐统一的音响效果,简谱因其直观的数字标记(1-7对应do-si),使得和声逻辑更易...
“解忧少帅”这一称谓,常指向近代历史人物张学良,其“解忧”不仅体现在个人命运的豁达,更蕴含着家国情怀中对时代忧患的担当,而“简谱”作为音乐记录的基础符号,若与“解忧少帅”的精神内核结合,便成为一种承载...
《无情火车》是一首以火车为意象,讲述离别与宿命故事的民谣经典,其旋律简洁却充满叙事张力,成为许多音乐爱好者入门练习的选曲,掌握这首作品的简谱,不仅能提升识谱能力,更能通过音符间的起伏感受歌词中“汽笛声...
简谱是一种直观、易学的记谱法,通过数字、符号和文字记录音乐的音高、节奏和情感,尤其适合初学者快速掌握旋律,以歌曲《追光》为例,其简谱不仅承载着旋律的起伏,更蕴含着歌曲温暖励志的情感内核,本文将从简谱的...
《Drown》是英国金属核乐队Bring Me The Horizon的经典作品,其旋律兼具压抑与爆发力,吉他编曲层次丰富,是许多吉他爱好者练习的曲目,掌握吉他简谱是弹奏这首歌曲的基础,简谱通过数字、...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流行音乐史上,迟志强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名字,他以粗犷深沉的嗓音、贴近生活的歌词,以及充满时代印记的音乐风格,成为一代人的记忆,而“北郊”这一地理概念,或许与他的成长经历、创作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