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是黄龄的经典代表作,其伴奏以钢琴为主导,融合了慵懒的爵士与电子元素,营造出迷离又灵动的氛围,掌握其伴奏简谱,需从和弦进行、旋律线条与节奏型三个核心维度入手,以下将结合具体结构拆解分析。
《痒》的伴奏以C大调为基础,通过副属和弦与离调和弦增加色彩,整体和声简洁却不失层次,全曲可分为前奏、主歌、副歌、间奏、尾奏五部分,和弦走向如下(表格为简化版,对应歌曲段落):
段落 | 小节范围 | 和弦进行(简谱标记) | 功能说明 |
---|---|---|---|
前奏 | 1-8 | C G/B Am G | 主调稳定,奠定慵懒基调 |
主歌1 | 9-16 | C Em F G | 主和弦交替,叙述感强 |
预副歌 | 17-24 | Am Dm G C | 属七和弦(G7)推动情绪 |
副歌 | 25-32 | F G Am Em C G | 离调和弦(F、Em)增强张力 |
间奏 | 33-40 | C Am F G C | 回归主调,过渡自然 |
和弦选择上,主歌多用主和弦(C、Am)与下属和弦(F),营造平稳感;副歌加入属七和弦(G7)与二级和弦(Dm),通过“解决-偏离”的动态变化,呼应歌词“痒”的悸动感,例如副歌“情话有多坏”处,Am-Em的进行模拟了心跳的起伏,强化情绪张力。
伴奏旋律并非完全复刻人声,而是通过高音区的填充与低音区的呼应,构建立体感,以主歌“原来爱情这么坏”为例,左手以分解和弦(C-E-G、G-B-D)铺底,右手则在高音区加入经过音:
5 1 | 7 3 |
(对应C和弦的根音五度、G和弦的三度) 1 2 3 | 5 4 3 |
(C大调自然音阶,倚音“4”增加灵动性) 间奏部分,右手旋律以级进为主,如3 5 6 5 | 3 2 1 |
,结合左手柱式和弦(C-G-Am-F),形成“问答式”对话,呼应前奏的动机。
伴奏节奏以“八分音符分解和弦”为核心,通过附点与切分打破规整,模拟爵士的摇摆感,例如主歌部分,左手节奏为(附点八分+四分),右手为(均匀八分+四分),形成“松紧结合”的律动,副歌处节奏略微加密,左手改为,增强推进力,与主歌形成对比。
Q1:《痒》伴奏简谱中,主歌和副歌的和弦进行为什么有区别?
A1:主歌以C、Em、F等主和弦为主,节奏舒缓,突出歌词的叙事性;副歌通过Am、Em等离调和弦与属七和弦(G7)的推动,形成“紧张-解决”的动态变化,强化情感爆发力,符合歌曲从“叙述”到“宣泄”的情绪递进。
Q2:练习《痒》伴奏简谱时,如何把握“慵懒”的风格?
A2:需注意两点:一是触键力度,左手分解和弦应轻柔,避免重音;二是节奏弹性,可在八分音符中加入微小的“拖拍”(如右手♪音符稍延长),模拟爵士的自由摇摆感,同时保持整体速度稳定(约70bpm)。
雨夜,总带着一种潮湿的忧郁,窗外的雨滴敲打着玻璃,像一首没有尽头的低语,在这样的夜里,一首《雨夜再见》的旋律缓缓流淌,简谱上的音符仿佛被雨水浸润,带着离别的愁绪与未说出口的牵挂,在五线谱之外,用最朴素...
简谱作为一种直观的记谱法,通过数字、符号和文字标记记录音乐的音高、节奏与情感,是音乐入门与创作的重要工具,今天我们以“carelsee whisper”为例,深入解析简谱的构成与应用,帮助读者理解如何...
在华语流行音乐的星空中,黄家驹是一个无法绕过的名字,他的音乐承载着理想、热血与温柔,而支撑这些情感流淌的,除了他对旋律的敏锐直觉,还有一个看似朴素却充满力量的工具——简谱,对于黄家驹而言,简谱或许不是...
赤舌简谱是一种融合传统简谱基础与地方音乐特色的记谱体系,其名称“赤舌”取自民间对“灵动音韵”的隐喻,最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音乐的整理与传承中萌芽,后经现代音乐工作者系统化,逐渐形成兼具实用性与艺术...
早餐和晚餐是一日三餐中容易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对于忙碌的现代人而言,一份简单、营养、易操作的“简谱”式食谱,既能节省时间,又能保证身体需求,下面从早餐和晚餐两个维度,提供具体的食谱搭配、制作...
整理旧书时,一张从泛黄乐谱本里滑落的纸片轻轻落在脚边,弯腰拾起,上面是用铅笔写的歪歪扭扭的简谱:《小星星》的前四句,1 1 5 5 | 6 6 5 |,旁边还画着个哭脸,大概是当年练琴不耐烦时画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