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这枚小小的红色豆子,自古便承载着中国人最细腻的情感,从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千古绝唱,到现代歌曲《红豆》里“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的咏叹,它早已超越植物本身,成为思念、眷恋与温柔的符号,而简谱,这种用数字、符号记录音乐的“文字”,则让这些藏在红豆里的故事,有了可以被听见、被传承的形状,我们便来聊聊红豆与简谱交织的温暖故事。
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红豆从来不是普通的食材,它生长在岭南的烟雨中,果实鲜红浑圆,像凝结的相思泪,唐代诗人王维在《相思》中以红豆寄友,“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让红豆成了思念的代名词,后来,民间传说红豆是情侣间“生不同衾,死同穴”的见证,姑娘们会将红豆串成手链,赠予远行的郎君,期盼早日团聚。
到了现代,音乐人将红豆的情感内核谱成曲,王菲演唱的《红豆》,由林夕填词,柳重言谱曲,旋律婉转,歌词直抵人心:“有时候,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这首歌之所以成为经典,正因为它抓住了红豆最动人的特质——那些藏在岁月里的、既甜蜜又怅惘的思念,而承载这些旋律的,正是简谱这种简单却充满力量的记谱法。
简谱,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后经改良传入中国,因其“用数字记音、符号表节奏”的直观性,迅速被大众接受,与五线谱相比,简谱无需复杂的线间位置标记,只需认识1(do)、2(re)、3(mi)、4(fa)、5(sol)、6(la)、7(si)七个数字,就能轻松记录旋律,对于普通人来说,它就像“音乐的拼音”,让不懂乐理的人也能读懂歌里的故事。
以《红豆》的副歌部分为例,简谱这样记录:
5 5 6 5 3 2 | 1 2 3 3 2 1 |
“相 聚 离 开 都 有 时 候,”
3 3 2 1 2 1 6 | 2 1 2 1 ||
“没 有 什 么 会 永 垂 不 朽。”
短短两行数字,藏着旋律的起伏:开头的“5 5 6 5”像一声轻叹,中间“3 3 2 1”逐渐低落,结尾的“1 -”又留下一片空白,恰似歌词里“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的怅惘,简谱里的每个数字、每个休止符(“-”),都像红豆的脉络,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
为了让更直观地理解简谱的基本符号,以下是简谱中常见音符与休止符的时值对照表(以4/4拍为例):
类型 | 符号 | 时值(拍数) | 示例 |
---|---|---|---|
全音符 | 1 - | 4拍 | do——(延长4拍) |
二分音符 | 1 - | 2拍 | do—(延长2拍) |
四分音符 | 1 | 1拍 | do(短促1拍) |
八分音符 | 1 | 5拍 | do(半拍,通常连音) |
十六分音符 | 1 | 25拍 | do(快速弹奏) |
全休止符 | 0000 | 4拍 | 休息4拍 |
四分休止符 | 0 | 1拍 | 休息1拍 |
去年冬天,我在一家社区书店遇到一位老人,他正戴着老花镜,在一沓泛黄的简谱上勾画,老人姓李,退休前是中学音乐老师,他说自己这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用简谱记录“有故事的老歌”。
“你看这首《红豆》,”李老师指着谱子说,“20年前,我女儿第一次去外地上大学,临走时非要我学会这首歌,说想家的时候就听我弹,那时候手机还不普及,我翻遍书店找到这本简谱,对着吉他练了整整一个月。”
老人的手抚过谱子边缘的褶皱,那里有他用铅笔标注的“此处渐慢”“此处换气”——那是他摸索出的、属于父亲的温柔,后来,每次女儿回家,他都会坐在客厅的旧沙发上,弹着吉他唱《红豆》,女儿就坐在旁边剥红豆,把红色的豆子一颗颗放进玻璃罐,说:“爸,等我结婚了,把这些红豆当喜糖撒。”
女儿早已成家,玻璃罐里的红豆换了好几批,但那本被翻烂的简谱,依旧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简谱这东西,就像红豆的‘壳’,”李老师说,“旋律是里面的豆,越嚼越有味;而简谱,就是让这味儿能传下去的东西。”
每个人都可以用简谱写自己的“红豆故事”,去年夏天,我尝试为奶奶写了一首简谱小曲《外婆的红豆粥》,奶奶总说,她小时候家里穷,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红豆粥,一颗颗红豆要煮到开花,甜到心里。
我用了最简单的旋律:
1 1 2 3 | 3 2 1 | 2 2 3 5 | 5 3 2 |
“红 豆 粥, 香 又 甜,”
1 2 3 3 | 2 1 2 | 1 2 | 1 ||
“外 婆 的 笑, 暖 心 间。”
没有复杂的和弦,只是把童年的回忆、外婆的叮咛,揉进这几个数字里,当我把简谱抄下来寄给奶奶时,她在电话里笑着说:“这调子比录音机里放的还甜!”
简谱的魅力,或许就在于此:它不需要华丽的技巧,只需要一颗愿意记录的心,就像红豆,不施粉黛,却能让每个想起它的人,心里泛起涟漪。
简谱和五线谱有什么区别?为什么适合普通人学习?
简谱用数字1-7表示音高,用短横线、下划线等符号表示时值,直观易懂,适合记录单旋律(如歌曲、民乐独奏);五线谱通过五条线及其间的位置记录音高,更复杂但能精确表现多声部和声与节奏,适合专业音乐创作,简谱对初学者更友好,无需额外学习线间位置,只要认识数字、掌握基本节奏就能上手,特别适合自学弹唱或记录简单的旋律。
学习简谱需要什么基础?有没有快速入门的方法?
学习简谱不需要专业基础,只要会认数字、懂基本数学(如分数)即可,快速入门的方法:①先掌握“do-re-mi-fa-sol-la-si”七个音与数字的对应关系;②学习拍号(如4/4拍、3/4拍)和基本音符时值(全音符、二分音符等);③用节拍器练习节奏,从简单的儿歌(如《小星星》)开始,边唱边打拍子;④结合乐器(如吉他、钢琴)实践,将数字对应到琴键上,加深记忆,坚持每天练习15分钟,一周即可看懂简单简谱。
许巍的《晴朗》是2002年专辑《时光·漫步》中的经典之作,以温暖治愈的旋律、诗意的歌词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精神晴朗剂”,歌曲采用民谣摇滚风格,编曲简洁却不失张力,主歌部分的叙述感与副...
和弦简谱是一种结合了旋律与和弦标记的简易乐谱形式,通过数字、字母和符号直观呈现音高、和弦构成及节奏,尤其适合音乐初学者快速上手和声演奏,也是吉他、钢琴、尤克里里等乐器爱好者记录和声的常用工具,随着数字...
简谱是一种用数字记录音乐的记谱法,因其直观易懂、便于普及,成为大众学习音乐的重要工具,无论是儿歌、流行歌曲还是传统乐曲,简谱都能通过简单的数字和符号,准确传达音高、节奏与情感,今天我们以“风雨同”这一...
简谱是一种用数字、符号记录音乐的记谱法,因其直观易学而被广泛用于音乐普及和教学,今天我们以经典歌曲《大美人》为例,详细解析简谱的构成、识读方法及歌曲中的音乐元素,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简谱的魅力,同时掌握...
押尾光太郎作为日本指弹吉他的代表人物,其作品《Dear》以温柔的旋律与丰富的技巧融合,成为无数吉他爱好者心中的经典,这首曲子不仅展现了押尾对旋律性的极致追求,更融入了slap、泛音、点弦等标志性技巧,...
唐代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丰富的音乐实践催生了多样的记谱法,这些谱子是研究古代音乐形态、演奏技法和审美观念的重要载体,虽然现代意义上的“简谱”(以数字表示音高、以符号表示节奏)是近代从西方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