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第一次听到许均的声音,是在一个夏天的深夜,耳机里传来的是一把木吉他和沙哑的嗓音,像在耳边轻轻讲着某个关于成长的故事,那首歌后来才知道叫《自己》,没有华丽的编曲,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很多藏在心底的情绪,从那时起,我就总想着,能不能用吉他弹出这种感觉——不刻意讨好,却足够真诚,我开始找《自己》的吉他谱,从网上零星的和弦图到完整的六线谱,再到对着原一句句扒音,这个过程像在和许均的音乐“对话”,也像在和自己对话。
学吉他谱之前,总觉得谱子只是“符号”,但真正上手才发现,每根线、每个数字背后,都是创作者的情绪流动,自己》的前奏,开头是个C和弦,但谱子上标注了“p i m a”的指法——这是古典吉他的轮指标记,意思是拇指拨5弦,食指、中指、无名指依次拨3、2、1弦,一开始我总弹不均匀,不是快了就是慢了,后来才知道,许均在这里的处理是“慢起渐快”,像在模仿清晨拉开窗帘时,光线一点点洒进来的感觉,于是我开始对着节拍器,从60的速度开始,一拍弹一个音,直到每个音的力度和时值都差不多,才敢慢慢加速,原来,吉他谱上的“细节”,从来不是多余的,它们是音乐的“呼吸”。
主歌部分的和弦转换,对初学者来说可能是个坎。《自己》的主歌用了很多C、G、Am、F的经典进行,看似简单,但谱子上标注的“前十六后八”节奏型,需要手腕放松,用拨片的“切”和“扫”交替出轻重,F”和弦,我总按不实,导致2弦的音总是“哑”的,后来才发现是食指没横到位,而且小指按4弦时太用力,把其他弦带偏了,于是每天花10分钟单独练F和弦,先按住横按,再逐个手指加力,直到每个音都响亮清晰,再配合节奏练习,从“下下上上”变成“下下上上下下上”,慢慢才找到那种“轻轻摇晃”的感觉——就像歌词里唱的“也许世界本不完美,我学着用微笑面对”,不急不躁,却自有力量。
副歌部分的情感爆发,藏在谱子的“力度记号”里,我要变成光,照亮自己的方向”这句,谱子上标注了“>”(重音)和“crescendo”(渐强),弹奏时,第一拍要用力扫弦,让声音“撞”出来,然后从第二拍到第四拍,逐渐加大力度,像情绪一点点堆叠到顶点,刚开始我总怕弹得太“炸”,破坏了歌曲的温柔感,后来反复听原版才发现,许均的副歌其实是有“棱角”的——不是嘶吼,而是带着坚定感的释放,于是我开始调整右手的发力点,用拨片的尖端“吃”住琴弦,而不是轻轻划过,果然,声音有了穿透力,也更能唱出“不妥协”的感觉。
间奏的solo部分,一度让我觉得“难以下手”,谱子上标注了“把位3”和“泛音”,还有几个“推弦”技巧,3品弦推全音”,需要左手手指按住3弦3品,然后向上推弦,直到音高升高到“5品”的位置,我推了半天,要么推得不够高,要么推完弦音就“跑了”,后来才发现是手腕太僵硬,而且推弦后没有立刻“勾弦”回到原音,于是对着镜子练手腕动作,感受“转动手腕”而不是“手指用力”,还找了把位图,确认每个推弦后的音是否准确,当终于弹出第一个干净的泛音时,像在黑暗中看到了光——原来,所谓的“技巧”,不过是把情绪“翻译”成音符的语言。
学习《自己》的吉他谱,用了整整两个月,从一开始对着谱子磕磕绊绊,到现在能边弹边唱,甚至加入一些自己的改编,我慢慢明白:吉他谱不是“束缚”,而是“地图”,它告诉你创作者走了哪条路,但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走——比如把前奏的分解和弦改成扫弦,或者把副歌的推弦换成滑音,只要情绪是对的,自己的”版本,就像许均在歌里唱的“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音乐的意义,从来不是复制,而是表达。
每当我弹起《自己》,还是会想起那个夏天的夜晚,耳机里的声音和手中的吉他合二为一,像在和过去的自己对话,也像在和未来的自己约定,原来,最好的吉他谱,从来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刻在心里的——那是你对音乐的理解,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己”的接纳。
问题1:学习《自己》吉他谱时,Am和弦总是按不响,小横按有困难,怎么办?
解答:小横按是初学者的常见难点,左手食指要伸直,用指关节垂直按在1、2弦的品丝下方,避免指肚碰到琴弦导致杂音,可以先单独练习食指横按,按住1、2弦后,用右手依次弹响,确保这两弦清晰,再逐步加入3、4弦,按弦力度要适中,不是越用力越好,避免手腕僵硬,每天用节拍器慢速练习横按转换(如从C到Am),先不扫弦,只按和弦,确保每个音都响亮,再逐步加入节奏,可以尝试更换琴弦间距更小的琴颈,或者用变调夹夹2品(把Am变成Bm),降低横按难度,熟练后再变回原调。
问题2:弹奏副歌部分时,总觉得力度不够,情感出不来,如何提升表现力?
解答:副歌的情感表达需要从力度、节奏和歌词理解入手,右手扫弦要分层:第一拍重扫(用拨片从低音弦扫到高音弦,力度稍大),第二、三拍轻扫(减少拨片与琴弦的接触面积,避免过响),第四拍弱收(拨片轻触琴弦,制造渐弱效果),左手按弦时,在换和弦的瞬间可以稍微加力,突出重拍音,最重要的是理解歌词——《自己》的副歌在传递“坚定”,弹奏时可以想象歌词场景,通过呼吸控制节奏(如副歌前深吸一口气,扫弦时呼气),让情感自然流露,多听许均原版,模仿他的强弱处理(如副歌后半段渐强),并加入自己的细节(如尾音的揉弦),就能让演奏更有“故事感”。
孙燕姿的《风筝》是华语乐坛的经典之作,收录在她2001年发行的专辑《风筝》中,由李偲菘作曲、易家扬填词,这首歌以风筝为意象,用细腻的旋律和诗意的歌词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对梦想的追逐,以及成长中的迷茫与...
张力夫的《失眠》以其细腻的旋律和深夜独白的歌词,成为许多吉他爱好者弹唱的心头好,这首歌采用原声吉他作为基底,通过简单的和弦与富有层次的节奏型,营造出夜晚宁静又略带孤寂的氛围,以下将从歌曲背景、调式设定...
《Pray For You》是英国创作歌手Tom Walker的代表作之一,凭借温暖的旋律、治愈的歌词以及真挚的情感表达,成为许多吉他爱好者弹唱的首选歌曲,这首歌以C#大调为原调,但在吉他弹唱中,为了...
乔洋的歌曲《表白》以其温柔的旋律和真挚的歌词深受喜爱,许多吉他爱好者希望通过吉他谱演绎这首歌,表达内心的情感,要掌握《表白》的吉他弹唱,需从歌曲调式、和弦进行、节奏型、段落结构及演奏技巧等方面入手,以...
《完美生活》是汪峰广为传唱的经典作品,其激昂的旋律与励志的歌词深受吉他爱好者喜爱,C调作为吉他入门与进阶中最常用的调性之一,其吉他谱编配兼顾了演奏的流畅性与情感的表达,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玩家都能在弹...
“心有林夕”这个名字自带诗意,仿佛藏着林间夕照的温柔与歌词里的细腻心事,若这是一首适合吉他弹唱的歌,它的谱面定会像林夕的词一样,既有生活的烟火气,又有岁月的沉淀感,吉他谱作为连接旋律与情感的桥梁,不仅...